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首先是博物馆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即网上办公、藏品管理等,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进而在对外宣传、展览、服务等方面,形成数字化交流平台。特别在文物资源数字化共享方面,博物馆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同时,线上博物馆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具有信息量大、便捷的方式,是传统博物馆运作模式所不足的。特别在受众数量、媒体宣传、博物馆文化可共享空间上,传统与网络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在扩大博物馆知名度,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齐玫直言。在博物馆管理上,一般博物馆都是由政府管理,在项目审批、人员招聘、经费申请等方面,对于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政府在对博物馆等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上,需要逐步摸索出更加适于博物馆发展的优选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而且,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不是短期行为,管理部门应该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及计划,在顶层设计上保证数字化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博物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是扎实的资源建设,即文物藏品数字化采集工作。
“目前,这方面各博物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它直接影响了数字化博物馆文物共享空间的拓展。”齐玫说,数字化文物采集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花费大、见效慢,可谓默默无闻的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在人员和经费上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因此需要文物部门和博物馆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才可以厚积薄发,创造出数字化博物馆的新天地。
文物数字化采集需要专业的设备设施、专业的摄影、专业的研究等做支撑,缺少哪一个都无法顺利、保质完成。这些人力、物力、研究的保证,是促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
还有,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还存在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博物馆大多寄希望于技术人才的引进,实际上,技术人才的引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现有博物馆专业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到位,博物馆应该积极提供和培养业务人员在学习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机会,使业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满足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目前,网上博物馆的一些通病,集中在可检索的文物信息资源数量不足,相关的文物核心指标不全面,文物解读研究不深入。另外,网站更新速度较慢,设备运转、维护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影响上网。而且,国内博物馆的差距还是现实存在的,一些一级博物馆,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大部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博物馆,因为人员、经费的不到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因此,要保证数字化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制定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条例。”齐玫认为。
齐玫建议,首先,从管理层面,建立健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政策法规,突出博物馆专业特色,从而保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专业轨道。其次,制定数字化博物馆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规划及实施方案内容应该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项目内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监督、审核、验收标准等,涉及项目的财政支持以及设备设施及专业人员的落实等都要明晰,从而保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可持续发展。
“未来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条例、经费、人员保障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最大化社会共享。”。齐玫说,从博物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出发,未来数字化博物馆,如果能够随时随地,从不同范围、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需求,以博物馆文化为大主题,以观众为中心,展开多种多样的互动漫游,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国籍的观众提供到位的特色服务,应该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