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城建学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走过38载,为追寻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印记,让我们一起重温学校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领略拼搏进取、改革创新的奋斗历程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随着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急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据1982年统计,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八十四名大、中专人才,河南省只有四十七人,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通用专业只能满足我省需要量的13%。特别是河南省没有省属工科高等院校,急需的工科各类专门人才全部依赖国家从外省调剂或部属工科学校少量代培。为适应河南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事业的需要,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根据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教育配套资金支持政策,决定在豫南筹建一所城建环保类学校。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孟昭德同志分管科教工作,他于1983年6月23日给平顶山市城乡建设局长井连春同志捎信,提出拟在平顶山办一所中专城建环保学校,在平顶山、南阳、驻马店等市招收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从而拉开了建设城建环保学校的序幕。
平顶山市作为1957年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建设任务尤其繁重。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根据平顶山市建设人才需求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积极响应,主动争取,确定联合筹办城建环保学校,前三届学生优先满足平顶山市建设人才需要。1983年9月17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建立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中专)的请示》(平政〔1983〕128号)。11月5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联合召开关于筹建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以下简称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的座谈会。平顶山市副市长王学明主持会议,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领导孟昭德、赵同科,中共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坤英及平顶山市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筹备领导小组,孟昭德任组长,王学明、杨元章任副组长,成员有平顶山市城建局局长井连春、建工建材局副局长冯瑞久等。
1983年11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的批复》(豫政文〔1983〕243号),同意建立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招生、毕业生分配纳入省统一计划,建校资金由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和平顶山市共同负担,建成后由两家共同领导,教学经费由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负责解决。校址选在平顶山市行政干校(现神马大道与平叶路交叉口西200米)。
1984年9月,学校经过多次考察、论证,认为原定校址不利于工科学校的快速发展,分别向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呈报关于另选校址的报告。9月26日,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复,同意校址改选在湛河南岸、新华路东300米外的平顶山市郊区北渡乡(现湛河区北渡镇)农场,占地15—20公顷。
1984年11月份,学校完成征地工作。12月动工建设校园,至1985年9月,建成5600平方米教学楼、1430平方米学生食堂、23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
1984年,学校首次招收环境保护、给水排水、房屋建筑3个专业142名新生。房屋建筑专业学生送往广东省建校寄读,部分给水排水专业学生送往广西建校中专寄读,一年后回本校上课。环境保护专业和部分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在本校学习。9月22日,在平顶山市建筑一公司会议室举行开学典礼。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段松会参加开学典礼,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孟昭德、平顶山市长张国荣分别讲话,提出中专、大专、本科“三步走”的办学思路。
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的建立迈出了“三步走”的第一步。
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的批复》文件
平顶山市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批复》文件